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8章 郭家四少

书名:打卡清末民初 分类:历史 作者:节奏火柴猴 更新时间:2025-05-05 00:40:43

换源: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包头,晚清西北重镇,清末走西口绕不开的所在,古名九原,是三国名将吕布吕奉先的家乡,小小包头其实还有华夏的另一大件宝物;稀土。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

这首山西的旧民谣充分说明了走西口的百姓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平时的日子过得就紧紧巴巴的,一遇灾害,颗粒不收,不走出去在家饿死么?

走西口就是这么来的,走西口是步行,骑上一匹高头大马的那种,不叫走西口,那叫闯江湖。

河曲的行者,从城关或其上游的河湾、梁家碛渡口过河后,经内蒙马栅、府谷县的古城,然后进入鄂尔多斯境内,经纳林、马场壕、达拉特旗,到达包头,稍作休整,再分散到各地去。

包头就是一个经转站,人来人往,在这里招人,呵呵,大旗一竖,迎风千里,有钱能招百人营,千人营,万人营也不是不行。

几路人马走西口,汇合地就是包头。有钱有粮来个十几万人,也就一年的光景,大旗一立,檄书一发,呼朋唤友,拖家带口,有吃还有赚,天王老子都敢干。

走西口每日约走60至80里路,这就相当不少了,风餐露宿,走到哪里天黑了便在哪里歇脚,一般是就水不就店,有水就休息,没有水就继续赶路。

走西口的行装极为简单:扁担一条,必备品,一头扎捆简单的行李,一头扎捆行路用的食品。

更有贫者,连铺盖也没有,只有一件穿了多年的烂皮袄,白天做衣,夜间做被,铺前襟,盖后襟,两只脚蠕在袖圪筒。

扁担除挑行李外,还有三个用途:一是对付饿狼和野狗的袭击。

二是在露宿搭茅庵时当梁架。

三是初冬返回老家过黄河时冰冻不实,横架扁担可防止掉进冰窟窿里。

走西口的行路人如果能和拉骆驼的同行则是天大的幸运,驼队可供水,宿营时睡在两峰驼中间,既暖和又安全。

许多歌手都唱过走西口这首歌,但是唯独二妮唱的走西口感动了欧阳亭同学好长时间,陕西、山西,河北都有走西口的习惯,既然包头算是一个中转站,那就在包头招人吧,大家都是穷苦人,给走西口的一条生路,也是万家生佛的善举。

欧阳亭同学还是有点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情怀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情怀的人还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既然选择了包头,那就好好对待她,不辜负这一山一水,不负这周边800里大好山河,欧阳亭同学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爱。

包头,八月天的中午,就一个字;热,两个字,闷热,三个字,真闷热,四个字,真他吗闷热。

大中午,大街上几乎没有人,但是味道确实不怎么样,包头有什么?当然是各种皮子了,所以包头街头的风雨中总有一股淡淡的皮革臭的味道,当然也少不了马粪的味道。

哈哈,这就是招牌,包头的独一不为二的招牌。

包头有个郭家巷,郭家巷有个郭大老爷,郭家巷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个郭大老爷,人们称呼郭洪林的老爹;郭向荣为郭大老爷,郭大老爷早年是跟左宗堂大人的,提起左宗堂当年抬棺入疆,那个不竖大拇指,所以,郭大老爷入疆平叛有功劳,赢下了一世英名,名副其实。

郭洪林因为排行老四,人称郭四少,幼年受教于山西贡生尹斯文在包头办的私塾馆。

成年后,因出自宦门,家境富裕,且交际甚广,在包头有一定社会影响,曾作包头咨议分局议员,马王庙两等学堂堂长,加入同m会后,辛亥年被杀。

安泰旅店,也就是欧阳亭住的旅店,上等客房里,欧阳亭同学和郭洪林同学隔着一张小桌而坐,桌子上有火腿肠,花生米,一个烧鸡,一个凉拌黄瓜,一瓶系统出品的牛栏山清香低度酒。

欧阳亭同学给郭洪林同学倒满一杯酒说道;“郭哥,初次见面,能够屈身来我这里,我诚挚地表示感谢,来,干一杯,贺咱哥俩相逢相识。”

说完欧阳亭同学就举杯干了,好在是三钱的小酒杯,还是低度酒,加上穿越的身体改造,否则,欧阳亭同学绝对一杯倒。

名字有叫错的,外号没有起错的,欧阳亭同学人称一杯倒,酒精过敏,天生的戒酒者。

“客气了欧阳先生,相逢就是缘分,有事你说话。”郭家四少一口喝干酒,信誓旦旦地说道,真有一点仗义的气魄。

“我就喜欢和郭哥这样的人交朋友,是这样的,我呢,复姓欧阳,单名一个亭字,字号南瓜,你也可以叫我南瓜兄弟,贱名好养活,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欧阳说道。

“我从海外回来,,老家祖籍胶东,想在包头开办两个工厂,一个是火柴厂,一个是面粉厂,还想在包头买些地种麦子,种棉花,这万事开头难,人生地不熟的,打听到郭哥父亲的英名,希望郭哥能帮个忙,帮我招聘人手,咱可以出顶头的工钱。”欧阳同学说的基本上是实话。

“第二呢,郭哥你看,我是海外华人,听说地面上并不太平,没有人保护,开工厂,种棉花,那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所以,我想通过郭哥请示官府,成立一个民团,保护自己。”欧阳亭同学说完了,拿筷子夹了一个花生米,放嘴里一嚼,别说,香脆香脆的,挺好吃。

“这两件事情都可以办,第一件可以通过官府的牙人,不就是买地么,随便买,民团吗,不容易,的慢慢来,找机会才行,至于招聘人,也容易,这是包头,有的是人,有钱还怕没有人么,哥哥帮你了。“郭洪林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说道。

欧阳亭同学刚刚到了包头,就联络上了郭洪林,现在的郭洪林还没有加入同m会,只是在学堂当堂长,时机刚刚好。

能得到郭家哥哥的帮助,事半功倍,郭家哥哥在当地有名望,还有学生帮手,再说了,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欧阳亭拿出了礼物,送给了郭洪林两本书,当然就是【觉醒华夏】和【假如明天来临】了,十几套汉语拼音教材,十本新华字典,两台留声机,还有唱片,郭家四少不是学堂堂长么,瞌睡有人送枕头了,给学生放个唱片,教学生汉语拼音,老鼻子赶时髦了。

哈哈,吃了一顿饭,喝了一点酒,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欧阳亭还送了郭哥一把基地改驳壳枪,外加两个弹匣,100发子弹。看着铮亮瓦蓝的盒子炮,郭洪林同学拍着胸口说;”兄弟,有事你说话,刀山火海,哥哥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郭家哥哥是个仗义的人,可以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