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泗水亭刘季:吾有大将公侯之资!
书名:从大秦始皇开始盘点历史 分类:历史 作者:星碎 更新时间:2023-11-10 22:07:24
同样也是因为魏惠王没有听从老丞相公叔痤的临终进言:任用商鞅为大魏丞相,如果不用商鞅,则定要杀了商鞅,以防商鞅为敌国听用。
正是因为魏惠王的昏庸无能,这才让商鞅跑到了秦国,花费二十年时间将原本是穷国、弱国的秦国调教成了一个吃人恶魔。
或许也应该怪魏武侯,虽然大魏国在魏武侯手上百战百胜、拓地千里,但是也是在他的手上,大魏国与天下诸国交恶,连年征战严重透支了魏国国力,让当时只剩下半口气的秦国赢得了喘息之机。
如果魏武侯没有逼走吴起、改变魏国无视齐楚、联合三晋攻打秦国的国策,或许在那个时候,大魏国就能够灭了秦国,占据关中形胜之地,最终一统天下……
魏国的旧贵族们在田地里越想越悲伤,也越发怨恨起了历代魏王的无能。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他们这些虫豖不断对魏国敲骨吸髓,这才让魏国不断衰败、最终灭亡。
他们只看到是因为历代魏王的无能,这才能秦人夺住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
魏国的旧贵族们在田地里的痛哭并没有影响到天道金榜,天际之上天道金榜上的画面依然缓缓播放着。
【在秦国几乎灭亡的时代背景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效法李悝在秦国开启了无比深彻的变法运动。】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次变法使得秦国一举摆脱了六国卑秦、不与会盟的局面,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一个西部大国。】
【但是,凡是有利必有弊,万事万物都逃不过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的历史定律。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盛于世,确立了吞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根基,同时秦国也因商鞅变法而埋下了灭国的种子。】
【在叨叨看来,商鞅变法是将秦国完全改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秦国所奉行的体制完全可以称之为古典军国主义制度。】
【军国主义的优势与劣势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吧,当秦国走上了古典军国主义道路时,向外不断征战便是秦国的唯一出路。】
【只要不断对外作战,秦国就能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从而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
【古典军国主义制度在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无疑是非常适合秦国、适合时代大势的制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秦国采用了最适合时代大势的制度,它最终在战国时代这个残酷无比的时代笑到了最后。】
【但是,让秦国吞灭六国、一统天下后,时代大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古典军国主义制度与天下一统之后的时代大势是完全背道而行。】
【当秦帝国再无外敌时,秦帝国内部的矛盾只会不断积累而无法渲泄,让秦帝国内部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爆发出足以改天换地的恐怖力量。】
【在秦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汉帝国,就吸取了秦帝国因使用法家思想治国而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最终在立国之初选用了道家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汉帝国也因此而国祚绵长,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天下的有识之士们望着天空中的天道金榜。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八个大字如同炸雷一样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闪烁轰鸣。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这真是仙人之言,精辟绝伦。
没错,暴秦一定会因为他的残暴而自取灭亡。
未来的天下不属于秦国,而是属于他们六国贵族的。
……
沛县泗水亭,刘季心里暗暗打定主意,既然仙人说汉帝国会在未来取秦帝国而代之,将来如果天下依然大乱,那他一定要去找到那个灭亡秦帝国的大豪杰汉皇,追随汉皇,赚一个开国之功。
到时候,他一定要富贵还乡,让时常看不上他的父亲、哥哥嫂嫂好好看看,他刘季不爱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那是因为他刘季志向远大。
他刘季,有大将公侯之资。
咸阳宫中,大殿之外,嬴政凝视着天道金榜上的画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商君在嬴政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可以说是,嬴政一直视商君为自已的老师。
诚如仙人所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现如今,天下一统、四海归一,商君之法确实是不合时宜了。
嬴政对于商君的遗作商君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了。
商君书中提到过国中之毒的概念,与仙人所说的内部矛盾、外部矛盾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面提及,以秦国实行的制度治国,必过一段时段国内便会出现毒瘤,这是因为严柯的法令让国人积累了太多的怨气,如果这些怨气得不到渲泄,让其在国中爆发开来,必然会让秦国元气大伤。
商君书中也提及了对这种国中之毒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对外征伐,以征伐之举而拔除国中之毒。
不过当今天下尽为秦土,再想要以征伐之举来拔除国中之毒却是不可能了。
嬴政仔细考虑着仙人的言论。
仙人似乎是给大秦指出了一条消除国中之毒,让大秦国运绵长的明路。
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法家思想治国方法的道路。
对于道家学问,嬴政了解的并不多,嬴政对道家学问的印象大概就是崇尚小国寡民,还有就是打着炼丹长生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骗子形象。
不过,如果采用道家学问治国能够使得大秦国祚长久的话,嬴政并不介意用一用道家黄老一派的人治理国政。
虽说汉帝国是因为采用道家学问治国而国祚长久,但是让嬴政疑虑的是,道家学问适合汉帝国,但却并不一定就适合大秦。
毕竟大秦的局势与汉帝国并不相同。
大秦沿用法家学问治国二百余年,法家思想早已深入了大秦的骨血,若是用道家学问治国,大秦必然要经受一番彻彻底底的革新,这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这个决心很不容易下。
……
就在嬴政思考着如何在大秦采用道家学问治国之时,大秦臣子队伍之中,少数几个出身道家黄老一派的臣子们心情激动万分。
一直以来,道家和儒家都面临的相似的尴尬局面。
虽然天下间有很多人学习他们的学问,但是国君并不喜欢采用儒道两家的学问治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