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未来可期
书名:穿越大周,我靠打猎养活妻女 分类:历史 作者:三石 更新时间:2025-04-22 21:24:39
杨定国点头:“也好。有沈先生相助,我更有信心了。”
次日,沈砚之随杨定国启程北上。临行前,李向东紧握他的手:“此行凶险,务必小心。若有危险,立刻撤退,保住性命要紧。”
沈砚之郑重承诺:“主簿放心,我自有分寸。”
沈砚之随杨定国抵达边关后,发现形势比想象的更加严峻。柔然大军已占领边境数县,烧杀抢掠,边民流离失所。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杨定国站在城墙上,面色凝重,“柔然人这次是有备而来,他们联合了几个小部落,组成了数万人的大军。”
沈砚之查看地图:“将军,依我看,柔然人主力集中在西线,东线相对薄弱。我们可以避实就虚,攻击其侧翼。”
杨定国点头:“此计甚妙,但我军新败,士气低落,不宜立即出战。”
“将军所言极是。”沈砚之道,“我们可以加固城防,同时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等待时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之协助杨定国整顿军队,改良武器。他利用在归雄县学到的经验,设计了新型弩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一个月后,杨定国决定反击。他采纳沈砚之的建议,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后,突袭柔然粮草大营。
行动当晚,星光黯淡,沈砚之亲自带领五百精兵,悄无声息地穿越山谷,向敌后摸去。
“先生,前方就是柔然粮仓。”向导低声道。
沈砚之观察四周,发现敌军守卫松懈,便下令行动。精兵们如神兵天降,迅速解决了守卫,点燃了粮草。
火光冲天,柔然大营顿时陷入混乱。沈砚之趁机率军突袭,斩杀敌军数百人,缴获大量战马和物资。
“撤!”完成任务后,沈砚之立即下令撤退。
回程路上,他们遭遇了柔然追兵。沈砚之指挥部队边打边撤,损失惨重,但成功带回了大部分物资和战俘。
“先生此战立下大功!”杨定国激动地握住沈砚之的手,“若非你带兵突袭粮仓,我军难以扭转战局。”
沈砚之谦虚道:“将军过奖了,这也是我借鉴了归雄县民兵的战术。”
这场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杨定国乘胜追击,联合其他边关将领,组成联军,向柔然主力发起总攻。
决战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中进行。杨定国利用地形优势,命令部队列阵以待。当柔然大军进入峡谷后,他下令发射火箭,点燃了峡谷两旁的草木。火势迅速蔓延,柔然军队陷入火海,死伤惨重。
此战后,柔然元气大伤,被迫与朝廷签订新的和约。杨定国因功升迁,被封为镇北将军,负责北方边防。
50归雄新篇
杨定国凯旋而归,特意绕道归雄县,向李向东报喜。
“李兄,这次胜利,你的功劳不小啊!”杨定国笑着说。
李向东摇头:“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真正的功劳属于你和将士们。”
杨定国正色道:“不,李兄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你在归雄县推行的水利政策,不仅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粮食和物资支持。更重要的是,你让我明白,治国首先要治水,而治水先要治心。”
李向东微笑:“将军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杨定国突然说:“李兄,我想请你随我一起回京城,担任工部侍郎,主管全国水利工程。”
李向东惊讶地看着杨定国:“将军何出此言?我不过是一介县吏,如何能担此重任?”
“李兄过谦了。”杨定国诚恳地说,“你在归雄县的政绩有目共睹,连皇帝都称赞你为‘水利圣人’。况且,你有现代知识,这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
李向东沉思良久,最终摇头:“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已经答应了归雄县的百姓,会一直守护这里。况且,我妻子和孩子都在这里,我离不开他们。”
杨定国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了。既然李兄不愿入朝为官,那我有个折中的办法。朝廷可以任命你为归雄县水利都督,继续管理当地水利事务,同时授予你‘五品通议大夫’的虚衔,享受朝廷俸禄。”
李向东思考片刻,终于点头同意:“这样最好。我既能继续为家乡做贡献,也能为朝廷分忧。”
杨定国离开后,李向东开始思考归雄县的发展方向。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工作重点从水利建设转向全面发展。
首先,他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改良农具和轮作制度,使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水道优势,发展渔业和水上运输,增加了百姓收入。
其次,他建立了“归雄书院“,聘请老师教授孩童读书写字,普及基础教育。同时,他还开设了农技、工艺等实用课程,培养实用人才。
此外,李向东还鼓励商业发展,在县城设立集市,吸引周边商贾前来交易。他还引入货币制度,方便了商贸往来。
随着经济发展,归雄县的面貌日新月异。原本贫困的山区变成了富庶之地,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
三年后,归雄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富足、安定的世外桃源。周边的州县百姓纷纷迁入,归雄县人口翻了一番。
朝廷对李向东的政绩十分赞赏,特赐金匾“为民表率“,并允诺归雄县享有更多自治权。李向东则将这些荣誉转化为实际利益,为百姓争取更多资源。
一天,李向东站在青崖峡水道旁,看着川流不息的水车和繁忙的商船,心中感慨万千。
“李兄,您还记得三年前我们第一次讨论水道时的情景吗?”沈砚之走到他身边,问道。
李向东微笑着点头:“当然记得。那时我们只有几架改良水车和几十个民兵,而现在...“
“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水利系统、学校和商业网络。”沈砚之接着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您的谋划。”
李向东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归雄县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沈砚之微笑:“李兄谦虚了。正是您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才有了今天的归雄县。”
李向东望着远方,轻声道:“我只是希望,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能像归雄县一样,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沈砚之道:“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的。到那时,人们会永远记住‘李向东’这个名字。”
李向东转身,看着忙碌的县城,轻声笑道:“我只希望,那一天来临时,我已经不在了。因为那意味着,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
夕阳西下,归雄县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中。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县,在一位穿越者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了大周王朝的“国中之国“,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李向东知道,他的谋划成功了。他不仅改变了一个县的命运,也为天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治国思路。
而这,就是他作为穿越者,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