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代工
书名:重生从功能机开始的全球科技巨头 分类:都市 作者:杠杆羔精 更新时间:2025-04-27 00:44:00
周泽言在将魏晓秋从宾馆送回学校后就开车来到寰宇科技
最近天玑系列手机卖得很火,线上的维柏销量也不错。
线下其他机型虽然单个型号卖得不多,但加起来总量也挺可观。
最终这两个品牌的销量几乎占满了寰宇科技的产能,生产部不得已又新增了两条生产线,腾出来的产能大部分给了天玑,小部分留给维柏。
即便这样,产能还是到了极限,现在产能不足成了寰宇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次的公司高层会议上,大家带着一种幸福的烦恼开会。
说来也搞笑上一次烦恼还是因为业绩下滑,这次却是因为新手机卖得太好,产能跟不上了。
市场部经理刘志强站起来汇报上个月的业绩:“多亏了天玑系列和线上维柏的带动,上个月我们寰宇科技的销量提升明显。
维柏手机单是线上就卖了6.1万台,线下天玑系列各型号一共卖了30万台,后续又追加了20万的订单。
其他杂七杂八的品牌加起来也有8.6万台。
还有无牌手机卖了4.8万台,不过这部分业务已经停止,订单都交付完了,月底开始这部分产能已经转来生产自有品牌手机。
接下来寰宇会全面转向正规手机厂商。
把这几部分加起来,我们这个月一共卖了48万台手机,破了公司月销纪录!”
“但因为产能跟不上,这个月开始我们不得不让渠道商排队等货。
但大家都知道,华强北的市场变化多快啊,渠道商不会傻等,很可能转头就去拿其他家的货。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模仿天玑的山寨机,还有不少中小厂商也开始涉足这个细分市场,咱们线下主打的天玑系列已经面临同质化竞争了。”
周泽言问:“山寨机的问题怎么解决?”
刘志强笑着说:“要是咱们不在申城可能还难办,但咱们作为本地企业,这么多年税可不是白交的。所以山寨厂商很快就能解决。”
说到同质化竞争,他正色道:
“这个还是得靠咱们自己的产品力。现在自有产能不够,短时间又没法大规模扩产,我建议找代工厂。
虽然要多花点代工成本,但总体还是能赚,更重要的是能稳住渠道商,不然眼睁睁看着他们投靠别家,反过来和咱们竞争,那才亏大了。”
周泽言点头:
“代工是个好办法,市场部尽快去谈合适的合作厂商。
以后规模扩大了,也没必要全自产,太重资产了,高端系列自己生产,中低端可以主要靠代工。
好在寰宇在申城,周边围绕华强北有不少中小手机厂,早年公司没做起来时就是靠代工起家的,只要有订单,不愁找不到代工厂。
市场部刘志强、行政部林秀兰以及人事部门张敏乃至采购部门等都做了报告,而报告之后几乎每个部门都提到人手不足,希望增加编制。
业务扩大后这是必然的,周泽言仔细看过后基本都批准了。
轮到研发部时,问题来了——他们缺的不是功能机研发人员,而是智能机项目的人,这可太难招了。
全球智能机市场刚起步,国内涉足的不多,还得和大厂抢人。
寰宇给智能机工程师的薪资已经高于市场价:二本应届生起薪6-7k,转正后能到10k ;
普通硕士8-9k,名校本硕更高;有经验的15k起,上不封顶,还有项目奖金、年终奖。
为了安抚老员工,也给他们涨了点工资,不过说实话,除了部长和骨干,大部分老员工水平一般,好在应届生苗子还不错。
难的是招技术骨干和项目负责人,市场上成熟的智能机人才太少了。
人事部经理张敏到处托关系,花高价从外省挖来了几个,福利待遇直接拉满。
没办法,竞争对手可是“中华酷联”这些大厂,人家随便就是百亿规模!
寰宇最近虽然靠天玑和维柏能做到年销几亿,但之前还是个岌岌无名的小厂,吸引力还是差不少。
除了画饼吹牛,只能靠高薪硬砸,好不容易招来了七八个技术大佬当组长。
这些骨干确实厉害,做软件的一进来就带团队搞安卓系统魔改,做硬件的适应几天后,水平直接把研发部经理王海洋甩在后面。
王海洋也没办法,人和人确实有差距。
靠着这八个组长带着东拼西凑的200名工程师,智能机项目组才算进入高速研发阶段,但还是不够。
现在研发智能手机,虽然硬件能采购,系统用安卓,但没有联科那种全套解决方案,什么都得自己来,市面上除了iPhone没别的参考。
而且周泽言要求很高,不要国外那种win手机的滑盖智能机,只要全触摸屏的,颜值、拍照、运行速度、尺寸厚度都要对标iPhone。
要是没这么多苛刻要求,简单组装硬件加系统其实不难,可现在每一步都得自己摸索,难度不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