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品牌发布的喜马忧
书名:重生1981:放弃大学,娶妻生娃 分类:都市 作者:高山望月1 更新时间:2025-04-15 09:00:05
发布会那天早上,天刚有点亮,峰林村那个小厂房里就忙得热火朝天的。
陈兴国站在厂房门口呢,穿了一身洗得干干净净、整得利利索索的藏青色中山装,脑袋油光锃亮的,整个人看起来特别精神。
旁边的许兰给他摆弄着衣领子,眼睛里有点紧张,不过更多的还是高兴和踏实,她说:“你就放心去吧,咱的东西那可是实打实的好,不怕别人挑毛病。”
陈兴国心里头啊,心跳得有点快,那种感觉又激动又有点七上八下的。
他抬头往天边瞅,薄薄的晨雾里头,阳光正一点一点地透出来,就好像给马上要开始的这个发布会罩上了一层特别神圣的金色光芒似的。
陈母在老远处站着,把手搭在脑门上朝着儿子招手呢,笑得眼睛都快成一条缝了。
发布会是在省城最大的农副产品展览馆举办的。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个老大的蓝底白字的条幅,写着:“峰林牌——来自田野最真诚的馈赠!”
陈兴国站在展台前面,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可心里头还是紧紧地绷着一根弦呢。
现场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似的,密密麻麻的,那些媒体记者啊、市场采购商啊、超市连锁的代表啊,都被吸引到这儿来了。
峰林的展台可太特别了,不像别的展台,到处都堆满那种干巴巴的宣传册。
峰林呢,直接弄了个模拟的田间小景。
你看啊,瓜果蔬菜摆得那叫一个乱中有序,中间还有个小灶台呢。
有穿着村服的村民在那儿切水果、煮野菜汤,那空气中啊,到处都是清甜的果香和菜香,闻着就忍不住流口水。
“来尝尝这个‘蜜脆瓜’,可新鲜了。”一个白头发的老头儿递过来一片,这瓜啊,就算牙口不好也能咬得动,咬一口满嘴都是汁水。
“这个是‘峰林红辣椒’,今天还在树上挂着呢!”一个壮汉也递过来一小块辣椒煎蛋,那辣味和蛋香一下子就冲进鼻子里了,好几个记者吃了都直说“真过瘾!”
还有啊,展台上屏幕里滚动播放着种植过程的视频,那无人机航拍的梯田,自动控制的喷灌系统,还有天然无农药的种植理念,在场好多见多识广的采购商都一个劲儿地点头。
张老板溜达进来的时候,是被人群吸引过来的。
一眼就瞧见展台边围了好多人,又看到陈兴国正和电视台的记者聊得热火朝天的,那架势就像在指点江山一样,张老板眼睛里一下子就闪过一丝惊讶。
“两个月前我还担心你这小子没什么市场头脑呢,今天这么一看啊——嘿,你这脑子,比做批发生意的还灵光呢!”张老板笑着咧开嘴说:
“小陈啊,回头到我办公室来坐坐,我打算在你那运费那块再给你加点预算。”
“我也不图赚啥大钱,就盼着您这牌子啊,能越做越红火,到时候咱们一块儿发财!”
陈兴国听了这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赶忙伸手握住对方的手,说道:“张老板,您放心信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投资可不光是带来了钱,更是一种认可啊,就像是拿到了省城市场的“入场券”一样。
有了这持续不断的订单撑着,物流配送就成了最要紧的事儿了。
当天下午,陈兴国瞅准了机会,就去找之前联系过的王经理了。
“陈老板啊,这个事儿呢,咱们一开始就讲得明明白白的,运输成本高得很,我可不是故意抬价,市场行情就是这样。”
王经理说话虽然不怎么客气,可他心里早就纠结得很了。
今天这发布会搞得这么大阵仗,他的人都偷偷在场地周围转了三圈了,早就看出来峰林这势头不小。
再加上要是采摘后的新鲜农产品真能一天出个百箱,运输量稳定下来,他要是还死咬着原价不放,同行不得笑掉大牙啊。
陈兴国不慌不忙的,也不吓唬人。
他就递过去几张订单的副本,张嘴就报出了准确的运输量数据:
“王经理,市区东边那三家超市,隔一天送一次货,每次最少八十箱;郊区的绿丰批发中心,一个星期送三次货,每次至少四百箱;再加上咱们县里的订单,一个月的总量最少五千箱。这是头一回合作试试水,后面的量还会更大呢。”
王经理拿着那张订货单瞅了五秒,额角就偷偷冒出汗来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就听陈兴国身子往后一仰——
“王经理啊,我知道您也不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这价格呢,我也不指望它低到不能再低,但好歹得给长期合作留点儿空间不是?您看这样行不行,咱们换个合作的法子。距离近的村子路段呢,就用自家车队跑;那些重点的远程干线,就以您这边为主。这样分工合作,大家都能得利,多好啊!”
王经理可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当下就咧开嘴笑了:
“行啊,小陈,你可真有一套!干你这事儿啊,可比拉快递带劲多了。就按你说的来,明天就把合同准备好!”
这么一份合作合同啊,就像是把峰林产地到省城终端的输血大动脉给打通了一样。
物流模式确定下来那天,消息传回峰林村,整个村子都振奋起来了。
许兰那天一大早就上街买东西去了,回来的时候听说销售额一下子翻了五倍,连布鞋都来不及脱,就跑过去抱起正在灶台边剁菜的陈母,转了个圈,兴奋地说,
“娘啊!兴国他成功了!咱们这次啊,是真的闯出一片天了!”
陈母高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一个劲儿地说:“老天有眼啊,我家那孩子终于出息了!”
许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马上就和几个嫂子一家一家地跑,把发布会片段的录像挂在村口,还一遍又一遍地跟邻居们说:这可不只是陈家的成功,这是峰林全村的希望啊。
李村长从村务室出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嘴里小声嘟囔着:“这陈兴国啊,可真是有两下子……”
他朝着自家地头的方向望去,瞧见几个年轻人正凑在一块儿,谈论着早上展会的事儿呢。
这一下,他心里就有了主意: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在村里办个‘技术培训班’,好让这股想致富的劲头在村里扎下根来!
没几天的工夫,峰林村的人就像变了似的。
以前呢,大家就守着那点儿薄地种土豆,现在啊,都在寻思着怎么跟陈兴国合作,种好品种的作物,接订单,多赚钱呢!
这个变化,陈兴国也察觉到了。
发布会过后的第七天,陈兴国好不容易得了个空闲,一个人坐在山脚的石墩子上。
他看着脚底下一块一块像星星似的田地,眼神却没有一丝笑意,反而显得有点沉重。
他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打着,就好像心里在盘算着什么事儿,还没说出来呢。
远处传来村里孩子放学回家的笑声,一只翠鸟从水田“嗖”的一下飞起来,从他头顶飞过,然后就消失在暮色里头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村长急匆匆地走过来,压低了声音,在他耳边说了句话。
陈兴国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夕阳把峰林村的屋顶都染得红红的,烟囱里的炊烟一缕一缕地升起来,空气里满是柴火和泥土的香味。
陈兴国就一个人坐在山脚下,晚风吹过他的脸,凉飕飕的。
他瞅着远处那一片起起伏伏的田野,心里头就跟翻江倒海似的,平静不了。
发布会办得挺成功,这就像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让他瞅见了希望,可也让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了。
“蜜脆瓜”和“峰林红辣椒”卖得可火了,这让他瞧见了市场有老大的潜力,他就动了心思,想把产业链给扩大扩大。
他打算引进更多好的农产品,带着村里的人一块儿过上好日子。
不过呢,村里的人能信他吗?
他们肯不肯把老的种植法子给扔了,去种些新的品种呢?
陈兴国心里头满是疑惑。
钱也是个老大难的事儿。
虽说张老板大方,给掏了些钱,可扩大产业链要的钱还差不老少呢。
陈兴国皱着眉头,手指头不停地在膝盖上敲打着,就跟在算啥似的。
产业链的管理更是让他头疼得要命。
从种东西,到加工,再到卖出去,每个环节都得精细地管着。
咋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咋控制成本呢?
咋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呢?
这些事儿就像一道道坎儿,横在他面前。
陈兴国深深吸了口气,抬着头往天上看。
天慢慢黑了,星星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就好像在静静地瞅着他呢。
他心里明白,前面的路满是挑战,可他不得不勇敢地往前走啊,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峰林村的将来呢。
他心头像是压着一块重重的石头,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都有点喘不上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