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章∶ 清代酸枝梅花笔筒四十块!

书名:重回1988:神眼鉴宝,入局捡大漏! 分类:都市 作者:丹青尧 更新时间:2025-04-04 23:14:40

换源: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陈峰便是已然起身。

先是去外边儿买了几份早餐,顺带着给上夜班儿的保安大爷带了一份儿。

说了些好话,又给了点钱让他帮忙照看着母亲二人。

至于自己,则是先一步去往通县集市,看着道路两旁那陌生的景象,陈峰忍不住在心里感慨。

有些唏嘘。

没想到自己大名鼎鼎古意拍卖会首席鉴宝官有朝一日居然会沦落至此。

啧啧!

陈峰甩了甩脑袋,让自己的脑子清醒一点。

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品小摊儿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一些卖字画儿古物的摊子。

在1982年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历经6年发展,文物市场已经来到了一波小的高潮。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县城的集市上都会有这么多小摊儿的原因,陈峰打眼扫过去,全部都是些假货,一瞬间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就当他以为自己想的太简单的时候,一个不起眼小摊儿大爷下面的东西却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是一个笔筒:其上满是灰尘。

但是眼尖的尘风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笔筒的材质。

上好的酸枝木,而且看上面的雕刻花纹,有点儿像清代的。

陈峰带着好奇来到了摊前。

“大爷,赶早儿啊,今儿个开摊儿了没啊?”

陈峰随手拎起一个文玩在手上肆意把玩边开口套着近乎。

摊主是一个很健朗的大爷,虽然满头白发但是却笑眯眯的,很有福气。

“你来了这不就开摊了吗?哈哈哈哈!”

陈峰笑了笑,没有接腔,而是扬了扬手上随手拎起的那个器件儿。

“这多钱呐?”

满头白发的大爷扫了一眼直接开口要价。

“八十。”

“八十!!?”

陈峰故意拔高的腔调,装出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哎呦喂!大爷,您没老眼昏花吧?就这么个小梳子,您要我八十!?莫不是当我傻哦!”

陈峰知道这玩意儿是真的,有些年份的桃木梳,但是价值太低,或许放在后世还值些钱,能卖个成千上万。

但现在可卖不上价,把这玩意儿带去琉璃厂,那不纯招笑吗?

他的根本目的在于那只笔筒上。

“小伙子,你可别说大爷我崩你,你自己看看这木质,你瞅瞅这花纹,这成色?这梳子油性好啊!家里边儿老人传下来的,老东西!!!”

大爷听到陈峰这夸张的语气之后顿时急了,陈峰根据他的反应就知道,这老头儿不是内行人。

心底一阵发笑。

随后将那个梳子放回摊上,又随便拎起来一个小簪子。

“那这个呢?桃木簪,又要多少钱呐?”

兴许是知道了陈峰不愿花大价钱,老头迟疑一下开口报价。

“本来想卖六十的,你要是诚心想要,五十你带走吧。”

陈峰看着大爷一脸肉疼的模样,心底一阵发笑,这小演技还真不赖哈!

八八年文玩市场的物价他现在已经记不大清了,但是按照后市的价格,这只桃木簪价值封顶几千。

上不了台面的小玩意儿,要这个价,还是有点儿贵。

陈峰默不作声,将那只桃木簪再度放下。

随后挑挑拣拣,一遍遍的问价,一遍遍的试探大爷的底线。

终于!

就当大爷要开口发难,问他买不买的时候,陈峰的手摸上了那只已经有些年代的梅花笔筒上。

“这笔筒不错,多少钱?”

大爷看着陈峰云淡风轻的模样,眨了眨眼睛,实在想不明白这个怪人咋突然就挑起了个笔筒。

但是一想到他前面随便挑了那么多,都没要,也懒得自己定价了。

直接开口:“你心里边儿能出多少?直接说吧,价格合适就给你带走了。”

“二十。”

“啥玩意儿!?这么老的笔筒你才给老汉我二十!?”

大爷浑浊的眼睛陡然瞪大,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陈峰。

“你是不是来砸摊子的!不买的话赶紧走啊!别耽误我做生意!”

“大爷,您看,你让我开价,你又不乐意了,你开的价我不满意,我都没说啥,对吧?”

“这买卖嘛,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您这话不就伤和气了吗?这不?”

“这样吧,我再给你加十块,三十!”

“咋样?能带走吧?”

“你你你,低于四十不卖啊!”

大爷别过脸去眨巴眨巴眼睛,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价格。

陈峰当即爽快答应,随后直接掏钱。

四十块钱可能是他们三人好几天的口粮,也可以是两件衣裳,但现在却花在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笔筒上。

如果不懂行的人会说他疯了,但是陈锋自己却对这个笔筒心知肚明。

这次赚大发了!!!

如果他看的不差的话,这支笔筒,是清代酸枝木梅花笔筒。

不单单东西是老的,那木的纹路,和他后世在拍卖会上见到的那一支近乎一模一样。

陈峰记忆很好,尤其是对于这些古玩器件儿的记忆,说是过目不忘也不算夸大。

这支笔筒在拍卖会上总共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10年间以十四万的成交价被拍给了广东某位土豪。

随后是25年间,以四百万的高价拍给了戏京的神豪。

这玩意儿是有头有脸的东西,陈峰自信,不会看走眼!

接下来就是拿到琉璃厂上卖了,看能卖多少?

他倒要看看后世能拍出四百万高价的东西。

在1988年的戏京,究竟值多少!

陈峰坐在公交车通往戏京的路上一直在反复观察。

毕竟鉴宝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还得看细节,陈峰越看越觉得像,越看越确信!

这玩意儿就是真的!

卖多少合适呢?

这却成了一个难题。

1988年的文玩市场虽然说经历了一波小小的热潮,但是由于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也没有后来那么广,价格他是真的不知道。

上一世这个时候候他还没入行呢!

很快,陈峰便来到了戏京琉璃厂,看着人头攒动的市场。

陈峰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真是气派!!!

知道1988年有小热潮,没想到能热成这样!

整个市场扫眼望去乌泱泱的全是人!

很快陈峰随意找了个位置蹲下,铺开一层白布,在上面端端正正的摆放好了那支笔筒。

前面立个大纸牌子。

标价: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