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思路和政策开放
书名:重返78,女知青一去不返 分类:都市 作者:木木与习习 更新时间:2025-04-15 09:24:47
陈晓的泡菜生意,他也有所耳闻,知道很受欢迎。这不仅是陈晓个人的事,也关系到他发现和扶持的这个“先进典型”能不能持续发展。
而且,帮陈晓对接资源,对他来说也是举手之劳,还能进一步巩固和陈晓的“合作关系”。
“陶瓷二厂。”高建军沉吟了一下,“行!这事我帮你问问!我跟他们厂的杨副厂长还算熟悉,应该能说上话。你等我消息!
有高建军出马,效率果然不一样。
仅仅过了一天,高建军就通知陈晓,事情办妥了!
杨副厂长那边打了招呼,仓库里确实积压了一批因为烧制时出现轻微色差、或者瓶口略有不规整,但不影响使用的瓦罐,同意以内部处理价,优先供应给红旗公社。
陈晓大喜过望,立刻带着钱,在高建军秘书开的一张介绍信的“加持”下,再次来到了陶瓷二厂仓库。
这次,待遇天差地别。
仓库主任亲自接待,客客气气,领着他去看货。
果然,库房角落里堆着上百个大小不一的瓦罐,只是颜色稍有不均或瓶口不那么圆润,但坛身厚实,密封性良好,用来腌泡菜绰绰有余!
而且价格,几乎是市面正常价格的一半!
陈晓毫不犹豫,当场拍板,将自己手里大部分的流动资金都拿了出来,一口气定下了一百个大号瓦罐和两百个中号瓦罐!
解决了容器问题,接下来就是运输。
这么多瓦罐,光靠牛车得拉好几趟。
陈晓干脆又加了点钱,请陶瓷厂用他们的解放牌卡车,直接帮忙运到了红星村村西头的作坊!
当那满满一卡车的瓦罐卸下来,堆在作坊空地上时,那场面,再次让红星村的村民们感受到了震撼!
“我的乖乖!这么多坛子!晓儿这是要干多大啊?”
“这得花多少钱啊!”
陈晓看着这些“装备”,心里底气更足了!泡菜产能的瓶颈,彻底解决!
解决了泡菜的问题,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苏晴提醒的另一个隐患——竹器的防潮问题。
竹制品怕潮湿、易发霉,这在南方尤其明显,虽然北方相对干燥,但机械厂的产品可能会运往全国各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桐油。
桐油是传统的防水防腐材料,效果好,也相对容易获得。
他立刻去县城,跑了好几家油漆店和杂货铺,总算买到了几桶品质不错的桐油。
回到作坊,他立刻召集竹编队的骨干,亲自示范如何用棉布蘸取桐油,均匀地涂抹在竹器的内外表面,特别是接口和底部这些容易受潮的地方。
他还规定,所有编织完成的竹器,必须经过涂油、晾干这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虽然这增加了成本和工序,但陈晓知道,这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长远之计。
“叮!”
“[检测到宿主成功改进产品工艺(竹器防潮处理),提升产品竞争力!奖励:【生产管理(入门)】技能已解锁!]”
系统的奖励再次印证了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随着场地、设备、工艺和管理的逐步完善,红星竹器泡菜联合加工厂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工厂了。
赵铁根的管理也日见成效,他话不多,但要求严格,奖罚分明,作坊里的生产秩序和工人纪律都大为改观。
他还主动提出,在作坊四周加固了篱笆,并且安排了两个他亲自训练过的本家年轻人,夜间轮流值守巡逻,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安全。
陈晓对赵铁根的表现非常满意,感觉自己真是捡到宝了。
生产上的瓶颈一个个被突破,后方的安全也得到了基本保障。
陈晓感觉自己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也该去好好感谢一下那位福星苏晴同志了。
没有她的两次关键提醒,自己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甚至可能直接栽个大跟头。
该怎么感谢她呢?
陈晓摸了摸下巴,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送钱送东西太俗,也未必合这位城里姑娘的心意。
或许…可以结合她的兴趣和自己的特长,准备一份特别的谢礼?
陈晓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用自己的产品来表达谢意。
他精心挑选了几个最新出坛、口味最独特的泡菜品种,装在干净的小瓦罐里。
同时,他又亲自动手,用山上找来的、带有天然斑纹的紫竹,精心打磨制作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竹制笔筒。
笔筒造型简约,但打磨得异常光滑,紫竹的天然纹理清晰可见,透着一股雅致的韵味。
他知道苏晴是技术科的知识分子,肯定用得上笔筒,而且这种纯手工、带着自然气息的小物件,或许更能讨她喜欢。
准备好谢礼,陈晓找了个借口,再次来到了机械厂。
这次,他没有在厂门口徘徊,而是直接走向了技术科所在的办公楼。
问清楚苏晴所在的办公室后,他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陈晓推门而入,只见苏晴正坐在一张堆满了图纸和书籍的办公桌后,微微蹙着眉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技术难题。
看到是他,苏晴有些惊讶地抬起头:“陈晓同志?你怎么来了?”
“苏晴同志,你好。”陈晓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上次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提醒,我那批瓦罐肯定买不到,竹筐也差点出了大问题。这点自家做的小东西,不成敬意,请你务必收下。”
苏晴看着那几个干净的小瓦罐和一个精致的紫竹笔筒,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你太客气了!我也没帮上什么大忙…”她嘴上推辞着,目光却被那个紫竹笔筒吸引了,“这个是你自己做的?”
“嗯,随便做着玩的,不知道你喜不喜欢。”陈晓挠了挠头。
“喜欢!太喜欢了!”苏晴拿起笔筒,爱不释手地摩挲着,感受着那光滑温润的质感和天然的纹理,“比商店里卖的那些塑料笔筒好看多了!谢谢你,陈晓同志!”
她大方地收下了礼物,脸颊上带着一丝欣喜的红晕,也热情地邀请陈晓坐下说话。
陈晓便顺势坐下,简单地聊了聊自己最近的情况,重点说了说买到瓦罐和解决竹器防潮问题的过程,再次表达了感谢。
苏晴听得很认真,对于陈晓这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并且将作坊办得有声有色,眼中充满了欣赏。
“你可真厉害!这么短时间就把事情都办妥了。”她由衷地赞叹道。
“主要还是运气好,有高书记和你这样的贵人帮忙。”陈晓谦虚道。
两人聊着天,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陈晓发现,苏晴虽然是城里姑娘、知识分子,但一点架子都没有,性格开朗,见识也很广博。
从她口中,陈晓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机械厂内部、甚至县里的一些情况。
钱副厂长最近确实因为降本增效工作做得好,在厂里受到了表扬,其中竹器替代木箱这个项目,据说还被当作典型案例报了上去。
这让陈晓心中暗喜,这意味着他和工厂的合作更加稳固了。
聊到高兴处,苏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道:“对了,陈晓同志,我爸前两天跟他们供销系统的老战友吃饭,听那人说,现在上面好像在研究,准备逐步放开一些小商品的市场定价权,搞什么‘议价’销售,不再完全是国家统一定价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实到咱们县,但这可能也是个机会呢。”
“放开定价权?议价销售?”陈晓心中又是一动!
这绝对是市场经济即将到来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如果小商品价格能够随行就市,那利润空间可就大不一样了!
他的泡菜、小竹器,甚至将来可能开发的其他产品,都能从中获益!
苏晴这看似无意间透露的信息,再次给他指明了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方向!
“谢谢你啊苏晴同志!你这消息太及时了!”陈晓再次真诚道谢。
他感觉,苏晴简直就是他的信息外挂!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关键的情报!
“我也是听说的,不一定准。”苏晴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
看看时间不早,陈晓起身告辞。
苏晴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叮嘱道:“你上次在市场遇到的那些人要多加小心,他们不是善茬。”
“我知道,谢谢你提醒。”陈晓点点头,心中一暖。
离开技术科,陈晓的心情格外舒畅。
不仅成功表达了谢意,加深了和苏晴的联系,更得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钱副厂长对竹器项目的认可,以及未来可能放开的小商品定价权!
看来,自己这盘棋,越下越活了!
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完成机械厂的大订单!
同时,也得时刻关注政策动向,为下一步抢占议价先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