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神物土豆
书名:陛下,奇观误国啊! 分类:历史 作者:了了半世 更新时间:2024-01-21 17:55:32
直播间的争论,宋彩月都看在眼里。
以她的经验来谈,两千多年前是绝对不可能掌握养肥田地的方法的,否则那个时代的历史就不会处于失落状态。
可赣地的地域特征,她也清楚。
相较于赣地肥沃,她更愿意相信那个虞庄青王有着特殊手段。
从围绕在天坛附近的参天古树来看,内壁刻录的文献有一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土质确实相较于赣地其他区域有所不同。
但因何不同,宋彩月尚未知晓,这需要专门勘探地质的学者才能给出确切答案。
而直播间有人在争论赣地土质问题,也有人提及文献中的最后一句:“亩产十二石,这特么有点离谱了吧?还能人异士?总不会在两千年就有人横跨太平洋去美洲将红薯给挖了过来吧?”
看到这条弹幕,众人再度议论起来。
宋彩月亦是想起燕京历史系论坛的那张图片。
记得此事的,自然也不仅宋彩月一人。
“你们难道忘记宋教授为什么会来此地吗?当初就是因为一个老哥拿出来一卷刻画红薯的竹简,才引起宋教授关注。”
“当初宋教授也明确说过,那卷竹简确实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何况那是过往的事情,谁又能确定,美洲的红薯不是我们老祖宗传过去的吗?”
“你想什么呢?你知道美洲距离我国有多远吗?那个年代,又怎么有人可以横穿大洋走一个来回?而且从文献来看,虞庄青王刚刚即位,他难道在即位之前就已经安排人过去美洲搜寻了吗?”
“再者就是,那位虞庄青王又如何断定在美洲大陆就一定有这类高产的粮食,除非他跟那些小说主角的一样,都是穿越者,但你觉得可能吗?”
与此同时,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季昌打了个喷嚏,心底也没来头的一阵惊颤。
“王上?”看到季昌状态不对,蔺荇轻唤一声。
季昌回过神应声:“总之你尽快安排祭祀之事,另外是我之前安排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蔺荇颔首:“一切都处理好了,只是那样做真的有用吗?”
“蔺相不信孤?”
“臣不敢!”
季昌摆摆手,道:“算了,蔺相的心思,孤多少还是知道的,想来也差不多时间了,孤就带蔺相去看看孤给虞国百姓带来的奇迹。”
关于那个亩产十石的神奇作物,季昌也曾给蔺荇说过几次,只不过蔺荇不愿相信罢了,其次是季昌将红薯跟红薯当做秘密,除了他自己安排的种植人员,其余人等一律不得靠近试验田。
距离播种施肥过去百日,第一批试验田的红薯也都已经到了收获的日子,季昌这才决定让蔺荇过去看看。
唯有将事实摆在蔺荇眼前,这个老头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
等他们走到试验田,芩束就领着一队陷阵军走上前来。
“芩束,让他们可以开始了。”
“是!”芩束应声,而后就走向试验田。
随着季昌吩咐,众人开始小心翼翼的翻土,不多时,一颗颗红薯被翻挖出来。
几乎每一株红薯苗下都有四五颗硕大的果实,这一幕引得蔺荇惊异,只是他不清楚那个从土里挖出来的果实一颗具体有多重。
但从整片试验田来看,这一批作物,估计能达到亩产五石甚至六石。
虽说不及季昌吹嘘地那般离谱,但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产量,倘若这种作物能够当做粮食,确实能够暂缓虞国之危。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芩束他们将第一块试验田的红薯全部挖了出来,并且完成称重。
等芩束走到季昌身前,他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蔺荇看到那堆成一座小山的红薯,亦瞠目结舌,那堆作物恐怕有七八石。
“芩束,给咱蔺相说说,这一块试验田的红薯收成如何?”
“恭贺大王!据统计,这一亩红薯产量以达十石!”
蔺荇此刻彻底愣在原地,嘴上喃喃自语:“十,十石?这,这哪是作物?简直就是神物啊!”
季昌淡笑:“蔺相,孤就说没有骗你吧?”
“王上!此前是老臣孤陋寡闻!请王上恕罪!”说着,蔺荇跪伏在地。
小一年的相处,季昌也了解这个老头子的性格,自不会当真。
将蔺荇搀扶而起,季昌道:“蔺相不必如此,你何罪之有,还是陪孤再去看看另一种作物能有多高产量罢!”
话音落下,季昌又看向芩束,后者也立刻明着,带着人走向另一块试验田。
约半个时辰时间,土豆试验田也完成收获。
“蔺相,你说说,这土豆的产量能有多高?”
对于蔺荇而言,十石已经是他想象的极限,可看到季昌眼中的自信以及那堆土豆,他还是往高了推测:“臣以为应该有十一二石左右?”
“看来蔺相还是有些谨慎,孤这么说吧!这块试验田里边有孤之神术,此田土豆的产量可能比它原本产量多出五成,蔺相信是不信?”
蔺荇嘴角抽搐,按照王上的意思,这所谓的土豆,亩产将会在十五石左右。
十五石?这怎么可能?
看着蔺荇的表情,季昌道:“怎么?蔺相是不信孤?”
蔺荇犹豫片刻,还是答道:“老臣觉得王上还是过于自信,十五石,那是寻常作物的四倍了!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种产量,我大虞或许能够成为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存在。”
在这个年代,哪怕是最富有的诸侯国,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死于饥荒,如果王上手中的两种作物能够推广天下,那虞国现状将会有极大改善。
等蔺荇说完,芩束也走了过来:“王上!土豆产量已经统计出来了!”
“说吧!有多少?”
“一共是十七石有余,根据培育员的话来说,如果这片试验田按照王上那种养地手段再滋养半年,或许能够达到亩产二十石。”
化肥是季昌研发的,以如今的科技手段,十七石已经是极限,哪怕继续滋养,也难以突破。
想要突破产量,唯有从根源改善,因此他才会从全国召集农家弟子,目的就是为了此后的种子优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