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忍痛割爱的田产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圆圆表示,只要她在,就会确保吴三桂对藩府持续感恩。若国丈不愿放手,她宁愿一死以断绝吴三桂的念头。

若国丈愿意割爱,她虽身处吴家,心仍属于藩府,并会尽力为国丈周旋。她承诺,国丈去世后,她将削发为尼,远离尘世。

田产感到圆圆有真情,虽无奈,却也不忍割舍。他对圆圆有留恋,因为她不仅美丽,还擅长词曲、书画,尤其精通文翰,常帮他整理书籍。她谈论经典时充满热情,被藩府誉为“校书美人”。

后人因为她原本是歌伎,所以“校书”之名也由此而来。当时田产觉得这样的佳人,实在是古来所称的百美图中所未有的,怎么舍得呢?

所以听了圆圆的话,不觉长叹一声,告别圆圆而去。当时圆圆其实仰慕吴三桂少年英雄,恨不得吴三桂再来求索。

到了次日,吴三桂如期再次造访藩府,田产立刻予以接见。刚落座,吴三桂便询问圆圆之事是否能如约履行。

幸运的是,圆圆不在场,田产不像前一晚那般依依不舍。他明白吴三桂的意图,知道无法拒绝。

于是,田产慨然应允:“既然将军如此宠爱,老夫自然不敢吝啬。此女若能侍奉将军,定会比留在我这里更幸福。只希望将军能善待她。”

吴三桂立刻表示感谢。田产便让圆圆出来,随吴三桂返回。

圆圆心中欣喜若狂,却故意装出一副忧愁的样子,缓缓离开。田产见状,又有些不舍。圆圆仅向田产一鞠躬告别,便走出门去。吴三桂也紧随其后。田产只是叹息一声,便退回后堂。

自那以后,吴三桂自从抵达京城后,仅召见过一次。待到圆圆归于他后,应酬便减少了。他担心圆圆在藩府时享受的尊贵生活无法在自己宅中继续,便在大营宫室中为圆圆安排了居所,以愉悦其心。

从此,京城中人都知道田产将圆圆献给了吴三桂。这件事很快被大宗伯董其昌得知,他感到非常震惊。他首先写信严厉斥责田产,指出吴三桂的地位与国丈不同,不应以美色来动摇他的意志。

田产回复董其昌,辩解说并没有有意将圆圆献给吴三桂,只是吴三桂执意索要,自己实在无法拒绝。

董其昌因此转而责备吴三桂,写信斥责他。信中写道:

将军新得美姬,本应祝贺,但此举不妥。国家因将军之才而委以重任,期望将军能保卫京师,奠定永安之基。然而将军却索要美妓,这在国家多事之秋并不适宜。历史上因沉迷女色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将军应以国家为重,避免重蹈覆辙。希望将军能舍弃私欲,专心于保国安邦,以流芳百世。

吴三桂一向最敬重董其昌,收到信后深感懊悔。只是心中既想舍弃又不舍,因此犹豫不决。

于是他走进内室,对圆圆说:“我当然深爱着你,多年梦想才得此良缘,本想与你生死相依。只是有好友担心儿女情长会误了英雄志向,多次为我忧虑。我想把你送回藩府,你觉得如何?”

圆圆大惊失色:“这一定是嫉妒将军得到我的人故意这样说。”

吴三桂解释说:“你误会了。这是大宗伯董其昌为我考虑,所以写信劝我,不是出于嫉妒。”

圆圆反驳道:“每个人都有支持者。我虽不才,但绝不会成为将军的负担。能侍奉将军,我感到无比荣幸。现在刚成为家庭一员,没有犯错,为何要被抛弃?如果必须离开,我无颜再见将军。我宁愿选择死亡。”

说完,她放声大哭。吴三桂立刻安慰她说:“你不必如此,我也是开玩笑罢了,怎会忍心抛弃你呢?只是董宗伯本是爱我的人,不知如何回复他,让我感到为难。”

圆圆说:“将军的深情我已铭记在心,如果能得到怜爱,我愿意代你写信回复。”

吴三桂大喜:“你真是既聪明又贤惠,能弥补武夫之不足。”

于是,吴三桂让圆圆写信。圆圆立刻提笔写道:

来信表达了对我深深的忧虑和关爱,我深表感激,并想表达一些看法。大丈夫应立志,常情衡量人,坦途亦可成陷阱。历史上,许多伟业背后都有贤内助的支持。

太王好色,却奠定了周朝基业;齐桓公内有贤妃,使齐国兴盛;晋文公虽有女伴,未损霸业。这说明了什么呢...

董其昌收到信后,知道吴三桂无意割舍圆圆,于是感慨长叹,对左右说:“信中的语气,全是为圆圆辩护,一定不是吴三桂的手笔,或许是圆圆写的。”

由于吴三桂对我怀有深深的敬畏,他绝不会自诩为好色之徒,认为这只是武夫的小节。尽管如此,我担心这终将对他造成不利。

因此,我写信给吴襄,极力劝说吴三桂不应索要圆圆,并引用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古训。

我让吴襄告诫吴三桂,应将国家大事置于首位。吴襄收到信后,立即召见吴三桂并责备道:“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在这国家多难之际,不是臣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时。如今众口铄金,又给大宗伯带来了忧虑,不可不加以告诫。”

吴三桂辩解道:“我实际上并未索要圆圆,而是田国丈主动相赠,我无法拒绝。”

我也曾试图让圆圆返回,但她不愿意。她还说:“此生若能侍奉英雄,我绝不会错过,愿意努力成为一个奇女子,助你成就大业。因此,我不忍心将她抛弃。”

吴襄半信半疑,表示:“一个歌伎怎会有如此壮志?让她来见我,我将用大义来责备她。如果她愿意离开我儿,那是最好不过。否则,我将劝她成为真正的奇女子。”

吴三桂不敢违抗,决定让圆圆去见其父吴襄。圆圆一到,吴襄见其美貌,便想到楚庄王的话:“世间尤物不宜在眼前。”他理解了儿子为何不愿放弃圆圆。

于是他用严肃的言辞严厉地责备圆圆。大意是吴三桂责任重大,应当帮助他成就大业,流芳千古,这才是家门之幸。

圆圆本就伶牙俐齿,回答时条理清晰,志向非凡,吴襄反而感到十分欣慰。

但他终究担心吴三桂沉迷女色,误了国事,于是让圆圆与自己的妻妾同住,不希望三桂将她带到镇上。

三桂虽然无奈,但到了出京之日,仍然犹豫不决,不愿前往镇上。正如古语所言:“重色能倾国”,而今他却因痴情而愿意放弃官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