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大明朝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并非无道昏君。只是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不肯齐心协力为国家出力,反而整天互相攻击,各自拉帮结派,搞得朝政一片混乱。

好在崇祯皇帝还算英明,他很关心国家大事,看到天启年间那些贤能的宰相,比如刘一、韩爌、叶向高,都不得安身,心里十分不忍。

再看当时在任的几位阁臣,只有施凤来和李国木不是魏忠贤的党羽,但他们又没有担当;张瑞图因为被查出曾为魏忠贤书写贺屏,被赶回去了。

当时国子监的监生胡焕猷上奏说这些辅佐大臣毫无建树,只是白拿俸禄。崇祯虽然没有批准他的奏章,但心里也有些想法。

于是有一天,崇祯下旨让吏部衙门会同九卿推举可以入阁办事的官员。

吏部和九卿看到皇帝如此英明果断,不敢怠慢,仔细斟酌后,推举了十二名官员,包括现任翰林王祚远、来宗道,九卿房壮丽、曹思诚,以及其他一些人。

有的是隐居山林的高士,有的曾因得罪魏忠贤而闲置,有的则因多次被推荐而应被起用,比如孟绍虞、钱龙锡、杨景辰、薛三省、李标、萧命官、周道登、刘鸿训等,把他们的名字都列出来呈给皇帝。

崇祯召见了阁臣施凤来、李国木,吏科魏照乘,以及河南道御史安伸,让他们在内殿的香案前叩头三拜。

只见殿内香烟袅袅,烛光辉煌,金瓶中插着奇花异草,与金瓯相映成趣。彩色的雉扇分开,珠帘半卷,众官员叩首,恭敬地望着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说:“内阁大臣如果能选到合适的人,那就是国家和百姓的福气。我哪敢自己决定,还是让上天来决定吧。”

施凤来跪奏道:“国家多事之秋,希望皇上多选几位大臣,共同辅佐朝政。”

崇祯很高兴,说:“我知道了。那么,这些被选中的大臣,是按被选中的先后顺序排列,还是按官衔大小排列?”

施凤来等人齐声回答:“应该按官衔大小排列,这样才不会显得混乱。”

崇祯说:“我知道了,你们起来吧。”众官员起身,退到香案下依次站立。

崇祯走到殿前,点燃三炷香,行一拜三叩头礼。内侍们摆好玉几,放上玛瑙砚、玉管笔,将十二张大红龙凤花笺放在香案左边。

崇祯把推举的孟绍虞等人的名字分别写在花笺上,让众官员都看了,然后把花笺折成阄子,放入金瓶中。

崇祯拿起六个阄子,让内侍展开来看。第一个是钱龙锡,第二个是杨景辰,第三个是来宗道,第四个是李标,第五个是周道登,第六个是刘鸿训,他们都是翰林出身。

崇祯又行了一拜三叩头礼,回到御座上。众官员纷纷叩头祝贺。崇祯于是下令,让钱龙锡等人全部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协助施凤来等人办事。众人应诺,叩头退下。

京城的人都看到新任的阁老都是翰林出身,虽然他们是内外共同推举的,但最终还是翰林被任命,这真是件奇事。

不过,来宗道曾经吹捧过魏忠贤,虽然他没有成为魏忠贤的走狗,但人们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其他几位阁老都是贤能之才,大家都称赞他们是皇帝的得力助手。

从此,崇祯皇帝被称为英明的君主,众阁老也被誉为贤能的辅佐。即使是那些原本在天启年间保全自己的世家阁老,也不再像崔呈秀、倪文焕、阮大铖那样杀人媚上。

如今遇到崇祯皇帝,他们也改过自新,尽心为国,就像唐朝的裴矩,虽然在隋朝时谄媚,但在唐朝却能尽忠。

在边疆的战场上,战士们面临的选择无非是进攻或防守。

许多人可能认为进攻充满危险,而防守则相对容易,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

公输班(鲁班)与墨翟(墨子)的传奇故事便生动地揭示了这一点。公输班设计精巧的器械以发起攻击,而墨子则设计了用于防御的器械。

最终,公输班未能取得胜利,这充分证明了防守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若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防守是难以成功的;若缺乏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样无法守住阵地。

观察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以及广宁等地,这些地方原本都有可能固守,然而有的地方在敌军到来前便已失守,有的甚至在得知敌军动向后便仓皇逃离。

国家的法律无法阻止士兵的逃亡,即使有丰厚的奖赏也难以坚定全军的战斗意志。

这一切都源于守城将士缺乏勇气、智慧以及报效国家的决心,因此无法实现持久的防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