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 腿短穴位近
书名:白洞修仙 分类:仙侠 作者:多叉树 更新时间:2025-04-01 20:37:46
离开甘宁家,找了一处小公园,偏僻没人处,一边吸纳着空气中木元素,一边感悟治疗过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完成治疗后,木内丹中似乎多了一缕微弱的生机,救治病人能够促进生机成长,生机积累则会令木灵气的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
咨询豆豆后得知,生机潜藏于万物之中,而最为亲近、相得益彰的,莫过于木元素,其次则是温柔细腻的水元素。
对于生机而言,最不友好的是毒,下毒是抹去生机,治疗则是补充生机,天生就是对头。
当医者精心治疗病患,汲取和激活了勃勃生机时,作为医者本身,也会收获一份来自天地规则的微妙回馈。这是一份因果,不仅是天地大道对医者仁心的赞许,更是对救死扶伤善行的认可。
对于豆豆而言,为凡人治病的回馈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修为尚浅的云钊来说,这份积累却显得尤为珍贵。尤其是当天地的回馈日益增多,未来在渡劫之时,或将得到这片天地的庇护。届时,他人或许难逃雷劫,命丧黄泉,而你,云钊,或许只是发型稍显凌乱。
但是,生机归根结底是患者的,因此,若医者妄图刻意操控这份生机,便踏入了魔道,极有可能招致天地因果的严厉反噬。
至于生机的反馈是否存在,以及反馈的多少,皆由天地规则决定,玄而又玄。
譬如甘宁爸爸那缠绵病榻多年的顽疾得以痊愈,其反馈的生机自然颇为可观,云钊能有所感应,也是在情理之中。而若是治疗些微不足道的小病小痛,反馈固然会有,但其程度,很难被清晰感知到。
欲求更多反馈,便需积累庞大的患者群体,多多益善,顽疾更好。
《木丝阵》这等群体治疗之术,却为天地规则所不喜。群体治疗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治疗术本身受天地规则的允许,但形成规模后,裹挟席卷而来的生机洪流,反而会引发天地规则的强烈排斥。
正因如此,多数情况下,群体治疗的效果略显逊色,即便同时救治众多,其所得的反馈也未必多于治疗单一个体。
总的来说,这种新的升级方式,要多多积累和消耗木元素,没事破坏花花草草,然后多多给人治病。
其次,近期阅读的医书亟待整理,需抽空前往魔都图书馆,系统进行一次学习。豆豆分享了一份针灸图谱,还细心地附上了他的批注与修订。
这份图谱,是针灸的入门,纯理论知识的汇总。豆豆提议,理论学习之余,更要寻找机会付诸实践。
为此,豆豆特地用泥土塑造了几个人形标本,上面详细标注了各个穴位。他提醒道,鉴于病人的体型各异,高矮胖瘦不同,认穴时不能仅凭图谱上的比例生搬硬套。譬如,腿长之人相较于腿短之人,在定位穴位上显然更具优势,因为短腿者的穴位相对密集,出错率或许会低一些。有个短腿标本,好多穴位距离近到针头挨着针头。
若是对穴位拿捏不准,不妨将针灸改为按摩,以手掌和手指轻按穴位,虽看似敷衍,却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若不手持银针,云大夫恐怕要被人误称为云技师了,这多少有些不妥。
最后一个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便是今日的药丸。从今日的疗效来看,药丸的主要功能在于让木灵气得以依附,而其核心效用,仍是木灵气在患者体内游走时激活或汇聚的生机。
因此,在选取药丸材料时,大可不必过分拘泥于材料的药效,只要确保无毒,任何能够驻留木灵气的物质,皆可作为备选。
甚至,形式也不必局限于药丸,任何能够承载并驻留木灵气的小吃,亦值得考虑。回想起炼丹过程中遗留下的药渣,不禁心生一念,或许,这些残渣中可能有些发现。
在公园里汲取木元素,导致许多小花小草逐渐枯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歉意。
归家后,找出遗留的药渣,与熬汤时所用的材料一一比对,细致入微地分析着其中的药材成分。
尝试着向几颗枸杞中注入木灵气,起初并无任何反应。不论是增加还是减少灵气的注入量,枸杞都仿佛一块死寂的石头,毫无波澜。然而,就在云钊即将放弃之际,一颗饱满的枸杞上竟奇迹般地驻留了一丝微弱的灵气。反复感知,终于确认,那一丝木灵气确实已被注入其中,可惜其量之微,较之丹药中的灵气少了数十倍。
被木灵气依附后的枸杞,表面泛起了一抹微不可察的光泽,这微不足道的光泽,却如同黑暗中的一抹曙光,带来了希望的讯息,那是生机的希望。
有了这一颗成功的尝试,云钊信心倍增,继续尝试,大部分枸杞都能成功注入木灵气。
随后,他又拿出田七等药材进行尝试,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这些药材也都成功了。
而在所有药材中,枸杞依附灵气的量竟是最大的。云钊心中暗自揣测,或许是因为枸杞乃果实之故。
于是,他找来一个橘子,轻而易举地便向其中注入了一丝木灵气。他尝试增大剂量,再增大,却不料,“砰”的一声,橘子竟猛然炸裂,炸了一脸橘子汁......
猛然间,云钊意识到自己似乎步入了一个歧途,炼丹的过程破坏了药材原有的稳定成分,而那些完整的药材,其本身便是极佳的灵气载体。
这一念头闪过,云钊立刻在家中翻箱倒柜,寻出了几罐茶叶。
一番精心的尝试后惊喜地发现,将木灵气驻留于茶叶之上竟是可行的。尽管茶叶中蕴含的木灵气寥寥,但一旦泡入水中,那些灵气仿佛找到了新的归宿,与水分子相融,人们只需饮下这茶水,便能直接汲取到那份纯净的灵气。
观察到灵气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后,再次细察药材中的灵气变化,发现它们都在缓缓流逝,只是速度较慢,或许只需数日,便会彻底消散于天地之间。
豆豆对茶叶做了一些测试,结果显示,茶叶中的灵气能稳定存在十天。不同的茶叶,灵气的消散速度存在差异,注入木灵气时配合念力的多寡,也会影响效果,念力本身并不会留在茶叶中。
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几罐茶叶终于被耗尽,而灵气在茶叶上的留存时间延长至了六十天左右,甚至有几片品质上乘的茶叶超过了半年。
豆豆觉得家里的茶叶的品质不好,与医书上对新茶的描述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而且,随着云钊对灵气掌控能力日益精进,以及灵气品质提升,必然会成倍延长留存时间。
基于这一重大发现,云钊决定暂时搁置炼丹,转而直接使用木含灵气茶叶为甘宁爸爸进行治疗。当然相比之下,将药材炼制成药丸,则能更有效地锁住灵气,而且显得高大上。
满头大汗、几近虚脱的云钊,踉跄着来到甘宁家。将手中的茶叶递给了甘宁,细心叮嘱甘宁爸爸每日必饮一杯,还特别让甘宁自己也饮用一杯,才安心返回家中沉沉睡去。
直到夜幕降临,云钊被母亲唤醒享用晚餐。
饭后,匆匆前往超市,购得几罐新茶,随即前往公园。一边恢复着耗损的灵气,一边着手制作茶叶。
拆去茶叶包装,用夹子轻轻夹取些许茶叶,置于小碟子中,缓缓注入木灵气。
由于手艺尚显生疏,质量不尽相同,驻留的灵气时多时少。未能成功的失败品留在了碟子里,尝试几次依然失败的将被丢弃。
而蕴含灵气的成品细心地分为两份,分别存放在两个不同的袋子里。每精心制作十几片成品茶叶,才能有幸得到一片灵气明显充盈的茶叶。品相上乘的成品数量较少,但效果肯定更为卓越。
夜幕降临,公园里,大妈们正随着广场舞的节奏挥洒汗水,而一旁的大爷们或打牌,或下棋,乐在其中。云钊来得甚早,抢占了一张桌子,不经意间成了占用公共资源的“焦点人物”。
全神贯注的云钊并未察觉到旁人异样的目光,也无人上前驱赶。随着人数的增多,几位找不到座位的老大爷自然而然地围坐在了他的身旁。云钊正小心翼翼地将茶叶一片片分到不同袋子里,而几位大爷好奇地观察了许久,却始终未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份神秘反而吸引了更多好事者的围观。
终于,一位急性子的大爷按捺不住,与云钊攀谈起来:“小伙子,你这茶是什么茶啊?”
“治病的。”云钊随口应答,待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自己已被一圈人围住,场面堪比围观打牌,连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此时,几位原本饶有兴趣围观的大爷突然闭上了嘴,默契地后退了几步,或许是他们社会新闻听得多了,云钊已然被划入了疑似骗子的行列。
搭讪的大爷犹豫片刻,还是试探性地问道:“这茶能治什么病呢?”
云钊思索片刻,夹出一小片茶叶,递给大爷:“你尝尝看。”
大爷略显诧异:“不是泡水喝的吗?”
云钊笑道:“当然可以泡茶,但直接吃也有效果。”
“什么效果?”大爷追问道。
云钊耸了耸肩,没有多做解释,准备将茶叶放回袋子,继续他的工作。